“一年到頭,只要一下雨就會淹”、“路面總是坑坑窪窪的”……這是關鍵字一個謎語,打一個杭州的路名。
  相信在謎底中貸款,肯定有不少人都會選擇艮山東路。
  有人形容,每次走這段路都像走圓餅:左避右躲,只為避讓路上深淺不一的坑窪;有人形容,最怕雨天經過這段路,即使說“跋山涉水”也一點都不為過。從2011年7月開始,在許多人的印象中,艮山東路似乎就一直修個不停,很多來往主城區買屋與下沙的市民都盼望著,這條路早日恢復正常,不再“落雨就淹”。
  昨天,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(以下簡稱“城基中心”)傳來好消息,艮山東路的雨水管改建工程,從今晚開始施工。預計到明年的汛期前,艮山東路上5大嚴重積水段的積水問題將有G2000所緩解。
  “菲特”來時
  紅普路澎湖民宿口的水淹到了大腿
  艮山東路,每每下雨淹得最厲害的,就在紅普路交叉口一帶。昨天,記者趕到這個十字路口一看,發現這條路的路面中間高、兩邊低,輔道上東一塊凹進去、西一塊凸出來,確實破不堪言。
  路口北側有一個洗車行,門牌上寫著艮山東路108號,坐在保安室的詹師傅一聊起積水問題,就趕緊起身把記者拉到路口,指著人行道綠化帶上的一條長長的凹痕訴苦:“喏,上次下大雨,這裡全部淹掉了,路都走不了,很多車子開到這裡直接泡水裡走不動了。最深的地方,都能漫到大腿上面,很多電動車、自行車走不過去,乾脆就往上面的綠化帶上走。”
  詹師傅往東指了指說,紅普路口東西方向,有幾百米的路段,都很容易淹水。特別是往東兩百米的位置,是最容易淹的。記者跑過去看了下,低窪的小坑的確不少。這麼個大晴天,路面居然還有個口子一直在往外冒水,路面有個比較深的凹陷處已是積水一潭。
  “只要下雨就肯定會淹,有時候我看那些排水口,都在往外冒水,估計是倒灌。”負責這片的保潔員,說自己只要聽到第二天要下雨,晚上就一定睡不好。
  積水源於雨水管網變形
  根子還是因為車多
  據江乾區市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,對於艮山東路的積水問題,他們也很頭疼。一到大雨天氣,就容易引起積水。颱風“菲特”期間,這裡的積水達到了20釐米深。
  這位負責人說,艮山東路是2005年鋪設的,積水的主要原因是底下的雨水管網變形、破損嚴重,再加上周邊的河道沒有整治過,淤積情況比較嚴重。
  雨水管網為何會變形,簡單來說,就是車子太多,壓的。
  艮山東路連接著杭州主城區與下沙,每天車流似水。前些年6個主車道不夠用,乾脆再開闢出兩條輔道,湊合著當機動車道用。
  但是輔道的結實程度和主車道不能比,底下埋著的雨水管和污水管,因為車輛太多太重,很多都被壓壞了。根據地下管道的探測,不少地段的管道已經出現了凹陷、紕漏和裂縫,急需維修。
  據記者瞭解,這次進行的雨水管改建,不是艮山東路全線範圍,主要是按方抓藥,主攻5個比較嚴重的路段,從東到西,依次是:紅普路口~八號港北側輔道、紅普路口~六號港南側輔道、紅普路口~公交公司門口南側輔道、建華路口~5號港北側輔道、雷克薩斯4S店門前北側輔道(如圖)。
  這次整治完
  是否能和積水說再見
  昨天看到艮山東路又要開挖施工的交通公告,在附近車行上班的李女士提出了兩個疑問:
  一是“這條路的雨污水管不是2011年就開始修了嗎,怎麼到現在還沒弄好?”
  另一個是“這次整治,究竟能對這一帶的積水起到多大的作用?”
  的確,對老化的艮山東路實施雨污水管的改建工程是從2011年7月開始的,去年污水管改建工程已經完成,今年做的是雨水管。“中間間隔這麼久,主要還是地下管線比較複雜,還涉及到周圍的河道整治和地塊開發等,方案研究了比較長時間。”城建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解釋說。
  至於這次重點整治的作用,城基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說:“把破損和沉降的管道進行更換或改建,至少能讓這幾個重點路段的排水暢通起來,一般不是大暴雨或特大暴雨,應該都不太容易積水了。但這個很難百分百保證,因為艮山東路整體的排水能力,還需要結合周邊的河道建設,讓周圍一帶河道如4號港、5號港等的排水暢通起來,才能有本質上的改觀。”
  杭州城的低窪積水
  究竟為何難清
  其實,艮山東路只是杭城內道路積水的一個縮影。如何對付馬路上的積水,一直讓杭州很頭疼。
  把日曆往前翻,早在今年初,杭州就確定了杭海路、天目山路等30個低窪積水項目改造計劃(本報2月28日曾有報道)。這些改造過的低窪積水路段在今年6月份、以及9月份的幾次大雨中,表現都挺不錯,基本沒有出現大的積水點。
  據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設施監管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,城市低窪積水點的成因非常複雜,簡單地歸納起來,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:
  第一種原因是部分區塊開發滯後,雨水管網設施不完善,未能形成系統,一遇到大雨,很容易引起積水。比如三墩的振華路,就是這個原因。
  再有,有的路段本身就地勢較低,加上周邊河道水位一高,就會出現積水。以學院路為例,學院路的地面標高最低在3.5-3.6米之間,積水主要排入沿山河和古盪灣河。菲特期間,這兩條河道都超過了警戒水位線,比學院路的地面標高還要高,積水自然排不出去。
  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城市硬化面積不斷擴大,導致雨水匯流速度加快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留下區塊。近十幾年來,留下區塊的開發迅速,小和山高教園區加上西溪濕地北面如文二西路以北也都在開發,讓這一帶的土地硬化相當快。
  此外,一些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小疏忽,也會引起積水問題。比如虎跑路當初施工時,有不少管線都設置在原本用來排水的明渠里,占用了大量空間,結果導致明渠的排水能力降低,容易引起積水。
  (原標題:你真是條鬧騰的路啊,艮山東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f81ufkqo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